合规性审查的标准涉及多个方面,具体要求根据审查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以下是一些通用的合规性审查标准及其具体要求:
一、法律法规遵守情况
基本要求:确保被审查对象的行为、活动或文件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。
具体要求:
审查合同条款是否符合《民法典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。
审查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否参照了ISO管理文件格式标准,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,如劳动法关于劳动报酬、工作时间、休息休假等方面的规定。
审查项目是否严格遵守了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,如环境保护法、安全生产法、土地管理法、城乡规划法等。
二、行业标准与规范遵循情况
基本要求:确保被审查对象遵循了所在行业的标准和规范。
具体要求:
医疗机构要遵循医疗卫生行业标准。
药品生产企业要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(GMP)等。
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,生产工艺要符合环保、节能等要求。
三、内部制度与流程执行情况
基本要求:确保被审查对象遵循了组织的内部制度和流程。
具体要求:
审查合同的内容和流程是否符合公司的各项内部制度规定。
审查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否明确适用范围,涵盖企业各个部门和各类业务活动。
审查工作流程是否规范且合理,操作规范是否具体、可操作。
四、文件与记录的合规性
基本要求:确保被审查对象的文件、记录等文档符合相关规定。
具体要求:
法律条文的表述要准确、严谨,逻辑清晰。
各类法律文书,如法规、方案、措施等,要符合《立法法》等规范。
企业或组织的规章制度格式和结构要合理,条款之间要相互协调,涵盖该领域应有的管理内容。
五、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
基本要求:评估被审查对象可能面临的风险,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。
具体要求:
评估项目的安全风险,包括施工安全、生产安全等方面,检查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,并得到有效执行。
分析项目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、政策风险等外部因素,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。
六、持续改进与监督
基本要求:建立持续改进和监督机制,确保合规性审查的有效性。
具体要求:
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,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。
建立持续监控机制,定期跟踪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。